愛動體育訊 排球,是海南民間喜聞樂見的運動。海南人愛排球,文昌人尤甚。如果說文昌人有什么天賦的話,排球絕對首當其沖。這項起源于國外的運動自上世紀初傳入文昌后,便在如海的椰林下扎下根來,被文昌人玩得花樣百出。“排球之鄉(xiāng)”,由此得名。
第五屆文昌南洋文化節(jié)上的沙灘排球賽比賽 阮琛 攝
百余年歷史的文昌中學,是文昌排球的驕傲。滋長在肥沃的鄉(xiāng)土排球土壤上,它匯集無數民間排球苗子,在過去半個多世紀里13次奪得全國排球桂冠(僅算男子,不含沙排),使得文昌排球在全國叫響,承載了文昌排球乃至海南排球的榮光。
資料圖
赤腳兵揚威上海灘
有材料記載,排球運動傳入文昌,可回溯民國初年。當時,許多從廣州、香港、南洋回鄉(xiāng)的學生被近代新型學校聘為教員,教學生打排球,成為最早的傳播活動。1917年,曾在香港皇仁書院就讀、嗜愛排球的李昌壽回文昌中學任教,使這項運動在文中得到推廣。據《文昌縣志》記載,民國9年(1920)文中排球隊曾到上海參加全國比賽,獲得冠軍。但或許因為年代久遠,這一紀錄少為人知。
為更多人熟知的,是新中國成立后1958年獲得的一次冠軍,它被普遍認為是文昌排球的第一個全國桂冠。
80歲的文昌東閣鎮(zhèn)人符史聯,是當時代表文昌參賽的文中的學生之一。他回憶,1950年代,排球在文昌農村逐漸成為村民自娛自樂的活動。“那時候沒有球,也沒有網。我們的球是自己做的,一種是用椰子葉編織的,中間塞些東西;一種是拿柚子當球。豎起兩根竹竿,把麻繩一拉,就有網了。”農村排球興起,培育了一批技術嫻熟的民間高手;當時,文昌民間排球已經出現快攻戰(zhàn)術。
1958年的比賽名為“全國二十一單位青少年排球錦標賽”,在秦皇島舉行。符史聯說,他和鄭有富、林鴻強等隊員都是農村后生,第一次到島外比賽,心里沒底。“我們個小,比別人矮一頭,又黑,人家沒放在眼里。”符史聯說。此外,隊員不穿鞋比賽,也是文昌的一大特色。有人回憶,這是因為他們習慣了光腳打球。
不過,隊員們看了首戰(zhàn)對手上海隊的訓練后,心里已經有底:“高個沒用,明天就把他們打趴了!”果然,文昌以3:1輕松拿下比賽,成為轟動性新聞, “光腳的不怕穿鞋的”“赤腳兵踩平上海灘”等標題見諸報端,文昌一戰(zhàn)成名。最終,隊員們靠平時練就的技術優(yōu)勢和快速靈活的打法一路高歌猛進,在決賽中力克另一“排球之鄉(xiāng)”廣東臺山隊,捧得冠軍。
“一個小縣城奪得全國冠軍,整個文昌都轟動了?!狈仿擃H為動情地回憶,回來后,縣委召開了萬人大會,給隊員發(fā)了一塊獎章,還讓他們坐車巡游縣城一圈,接受群眾歡呼。文昌甚至發(fā)出號召——“以文昌少年隊的精神搞好生產”。隨后,海南區(qū)政府還組織他們打了全海南巡回表演賽,隆重慶祝這一殊榮。
1964年,文中參加在沈陽舉辦的全國少年九人排球賽,再次奪冠,文昌再次因排球而沸騰。廣東省政府為表彰文昌,撥款5萬元在文中校內修建了全縣第一座體育館,符史聯稱之為“一個冠軍換來一座體育館”。在兩次奪冠的刺激下,1960年代,文昌鄉(xiāng)村排球迅速普及,“排球之鄉(xiāng)”的聲名開始傳揚。
1987年,中國女排曾到文昌中學交流。已退休的時任文中男排主教練符史聯至今還珍藏著女排教練隊員送給他的簽名排球。 阿福 攝
三連冠開啟的輝煌
由于身高限制,整個海南排球難在全國青少年以上排球比賽有所作為。1980年代開始出現的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項目,對文昌而言,是一個大展身手的舞臺。
1981年,在廣東省發(fā)展體育傳統項目學校的背景下,文中正式建立了校排球隊,接收排球特招生。自此,文中校隊的排球生和在1964年成立、依托文中開展培養(yǎng)的文昌體校的排球生共同構成了以“文昌中學”為名的排球隊。
在那個年代,“村村有球場,天天打排球”的氛圍,使文中根本無須為苗子的問題發(fā)愁。有了鄉(xiāng)土排球的錘煉,招進來的學生個個球感出眾,技術嫻熟,彈跳和爆發(fā)力超出常人。但作為硬幣的另外一面,剛進來的學生也保留了濃濃的民間排球印跡:不知站位為何物,戰(zhàn)術意識缺乏,持球等。不過這些問題都是小問題,學校的訓練,既是把“農民軍”改造為“正規(guī)軍”的過程,同時也保留了農村排球練就的優(yōu)點。
“1980年代前期的廣東排球,臺山是大哥,文昌是弟弟;這種情況到中期就得到改變?!庇?981年起擔任首任文中排球隊主教練的符史聯說,1986年起,國家組織了全國傳統項目學校排球賽,文中從當年至1988年拿了“三連亞”,強勢崛起。在此期間,1987年,以文中隊員組成的文昌聯隊還接受了正在輝煌時期的中國女排的“檢驗”:在與前來海南的女排姑娘們的“性別大戰(zhàn)”中,因為“政治安排”,文昌以2:3惜敗。
在屈居“三連亞”后,文中以一個漂亮的“三連冠”宣告了一段輝煌歷史的開啟。作為首個全國中學生排球比賽項目,在1990年至1992年舉行的第5屆至第7屆全國中學生“振興中華”杯排球夏令營中,文中均獲得冠軍,獲得獎杯的永久保留權,聲震全國。1996年,同時獲得“振興中華”杯及全國中學生運動會排球賽冠軍;并于1998年走出國門,代表中國隊參加世界中學生排球錦標賽,獲第五名。
進入21世紀后,文中排球成績更為顯赫。在2006年至2011年的全國中學生排球錦標賽中,奪得4冠2亞,期間實現一個三連冠。2007代表中國隊參加亞洲中學生排球錦標賽,獲得季軍。
從1958年至2015年,不含沙灘排球比賽,文中男子排球隊共獲得全國排球比賽冠軍13個;包含沙排,奪冠數達到20個。當之無愧地成為“排球之鄉(xiāng)”的榮耀,海南排球的一面旗幟。
文昌當地百姓長久以來酷愛排球。圖為1981年,文昌東郊節(jié)日里的一場排球比賽。 蔡自強 攝
功夫在訓練之外
對于外界而言,文中排球有不少“神奇”的地方。幾乎所有與之初次交手的島外球隊,都會對矮自己一頭的對手超高彈跳留下深刻印象?!?991年我們去昆明打比賽,當時的主攻是1米68的符托,他打完一場,第二天當地報紙就登他的新聞。”隨隊教練吳多發(fā)回憶。“有位隊員后來參加大學生排球比賽,用上手接對方的大力跳發(fā),讓裁判都開了眼界。”現任文中校隊主教練朱文信說。
“這些小孩都不高,但就是打得贏,這就是很多人對文中排球的印象。他們技術好,又靈活,打起來很有觀賞性,去哪兒比賽人們都喜歡看。”朱文信說。文昌民間同樣稱頌他們技藝超群。“這個主攻叫韓興疇,他扣球你別想攔住,”名為劉慶農的球迷舉例,“他手法好!有次九人賽,四五個人攔他,他就是能扣過,就是瞄了死角打。二傳給的球不好,他也照樣打得漂亮!”
在文昌人看來,造就文中排球的成就和魅力,根源在于“排球之鄉(xiāng)”的底蘊和它盛產的天賦球員。在文昌,曾經的農村處處有球場,排球是民眾生活的一部分。小孩從小學開始就接觸排球,早的在二三年級就開始玩排球。興盛的民間排球,不講究正式比賽的條條框框,形式自由多樣,“玩兒”的味道濃厚,“單挑”、以一打多、以少打多、單手打球,都很常見,甚至還有用凳子來打球的。打起來,又非常認真,要賭西瓜、汽水或錢。主攻手的角色尤其得到突出,其“沖腳”的民間稱呼與瓊劇男主角相同,日常比賽,經常是兩位“沖腳”各挑一幫人輔助自己與對方比拼。
在人們看來,這些大都可謂海南排球的特色,只是文昌的更為突出。充滿民間自由色彩的排球文化,使文昌人的排球基本功、技術、意識、彈跳、爆發(fā)力和靈活性、創(chuàng)造力從小就得到充分培育,打起球來自然優(yōu)美,誕生了大批天賦球員,這是專業(yè)科班培養(yǎng)形式做不到的。在無數的苗子中優(yōu)中選優(yōu),文中排球隊員的水平可想而知?!皩I(yè)訓練當然能讓人進步,但很多東西,確實不是訓練能練出來的?!痹涡j犞鞴ゲ⒈幻耖g膜拜的韓興疇說。吳多發(fā)介紹,與多數內地中學相比,文中隊員的水平明顯高出一籌?!澳孟聦κ窒癜胃[一樣容易,”他用一句文昌習語比喻,“如果不是偶爾的人為因素,文中的冠軍不止現在這個數?!?
也正因為如此,盡管當前文中排球的水平仍然處于全國青少年排球的先進行列,但隨著鄉(xiāng)土排球文化日漸淡薄,其能提供的苗子已越來越難以與過去相比。
(來源:海南日報 編輯:王俊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