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動體育訊 11月13日,一場以“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50周年”為主題的慶典在??谔煊哟缶频昱e行,原廣州軍區(qū)生產建設兵團籃球隊的隊員們在這里相聚,廳內戰(zhàn)友相見分外開心,觥籌交錯,一派其樂融融的場景。在席間的歡聲笑語中,一場以籃球為故事主題的青春往事在這里被重新提起,一群古稀老人在這里講述他們被籃球改寫命運的傳奇人生。
兵團球隊前身六師男籃
兵團球隊教練馮國忠今年75歲,為了此次聚會,他特意提前兩天從美國飛回海口。飛機著陸的那一刻,所有關于兵團球隊的種種回憶便涌上心頭,回憶往昔球隊的建立過程,他向記者娓娓道來:“兵團球隊成立的時候是以六師男籃為基礎的,當時以支一知青組成的球隊于1968年在瓊中營根成立,1969年六師呂師長帶著新成立的球隊到附近駐軍進行交流,大受歡迎,接著到??谠L問, 又一戰(zhàn)成名,于是兵團組織了一次十個師的籃球賽,隨后以六師男籃為基礎,再從各個師抽調隊員成立兵團男女籃球隊?!?/span>
兵團球隊獲得廣州軍區(qū)男子冠軍
兵團球隊獲廣州軍區(qū)男子冠軍和女子亞軍
這支其貌不揚的球隊成立不久,就創(chuàng)造了驚人的戰(zhàn)績。當時的廣州軍區(qū)管轄廣東(含海南行政區(qū))、廣西、湖南三個省,部隊之間經常比賽。兵團男女球隊每次參加軍區(qū)的比賽,總能進入決賽。兵團球隊參加過兩屆廣州軍區(qū)比賽,男女隊各獲得一次冠軍,一次亞軍。并且,一支業(yè)余球隊,能每年應邀參加全國甲級隊的冬訓比賽,與當時全國前幾名的球隊對壘,輸贏僅在10分之內, 曾一度在中國籃壇傳為佳話。直到1975年兵團解體,這支存在短短4年多的籃球隊才結束了他們傳奇的征程。
1969年,以知青身份來到六師五團(新進農場),后來成為大名鼎鼎的兵團球隊主力的4位隊員。左起黎國清(11號,180厘米)、桂三榮(7號,173厘米)、林銀寶(9號,174厘米)、李家雄(8號,171厘米)。
1974年7月,左起:鄭廣興、李長海、桂三榮、紀干事、高震南、黎國清。(兵團男籃合影)
1974年7月,廣州。左起:鄭廣興、李長海、湯天和、陳達
“上半場我們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因為我們球隊球風硬朗,快、準、狠是我們球隊的特點。比賽時,我們攻防轉換特別快,對手還沒有來得及反應,我們就已經來到籃底下投籃了?!瘪T國忠說。就這樣,整場比賽,盡管對手實力雄厚,奮力追趕,但依舊以1分之差敗給兵團球隊。
1974 年 8 月,在兵團四所球隊自建的水泥球場上。后左起:徐秀仁、柯珊、吳秀嫻、馮英儀、許茵、李小紅、何逾、梁敏儀、黃玉英;前左起:小甘、林詩經、辛正祥、李少章、周禮耀、孫小杰、馮志毅、馮國忠、(小甘是廚師)。
據(jù)馮國忠介紹,那次比賽結束后,軍區(qū)首長非常高興,下令送給球隊每人一套運動服和一雙球鞋。至此,兵團球隊隊員才第一次穿上回力籃球鞋。隊員們對自己的回力球鞋很是珍惜,洗得干干凈凈的放好,留著比賽時穿,平時訓練仍然穿著解放鞋。
1972 年,兵團球隊的芳華歲月。左起:黃銀英、朱秀珠、黃秀明、李堅友、何逾、李小紅、陸希蓓、許茵
今年70歲高齡的兵團女籃隊員張明芬回憶著說道:“領導重視我們,每一個星期六晚上都組隊和我們打球,有一次防守的時候,我把一個副政委的手打到縫針了,真的是非常不好意思?!闭f著,她笑著將手捂著臉,露出難為情的表情,好似事情就發(fā)生在昨天。
1974 年,風華正茂的兵團女籃:左起:徐秀仁、吳秀嫻、馮志毅、馮英儀、許茵、李小紅、柯珊。
1973年5月,到六師19團下部隊。后左起:黃玉英、黃銀英、柯珊、梁敏儀、朱秀珠、吳秀嫻、張愛芬;前左起:周燕山、馮英儀、許茵、李小紅、潘瑞深、何逾。
1971年,在兵團四所室外籃球場上,背景是茶葉廠倉庫改造而成的室內球場。從隊員身后的一堆石子,以及木糠跑道還沒有建成判斷,當時正準備將土地球場鋪設水泥。隊員們穿著軍區(qū)發(fā)的比賽服合影。
還有一件“小事”令隊員們記憶猶新,那就是當年她們籃球服上的號碼,是她們一針一線親手縫制的,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是她們榮譽的見證?!耙驗楫敃r我們的條件不是那么充裕,我們去打球沒有運動裝,各自的號碼都是自己剪布料親手車(縫)上去的,鞋子就穿解放鞋。記得有一次,我們去廣州軍區(qū)打球,對手瞧不起我們,說我們沒有戰(zhàn)斗裝備,連衣服都沒有。結果,我們最終取得了勝利,讓對手無話可說?!睆埫鞣议_心地說。
兵團球隊還沒有正式比賽服,女籃穿的是用平紋布縫制,各自繡上號碼的比賽服。
往昔時光
兵團女籃第一次穿上由軍區(qū)贈送的正式運動衣和籃球鞋
1971年,秀英碼頭附近的海灘上運來兩個巨大的杉木排,兵團機關組織當時正在集訓的幾支球隊和兵團球隊,以及附近單位人員一起,將杉木排拆卸,并搬運上岸。全體人員在剌骨的寒風和冰冷的海水中,連續(xù)奮斗三天,圓滿完成任務。圖為當時的集訓球隊女隊員在搬運杉木。
1977年,廣州軍區(qū)組女隊參加全軍比賽獲第一名。其中黃銀英、潘瑞琛、李堅友來自兵團球隊。
兵團男籃比賽剪影
“兵團球隊成立后的兩三年間,迎戰(zhàn)過多支全國甲級隊,表現(xiàn)出色。但凡兵團球隊在??谟斜荣悾?谑斜囟ㄈf人空巷,唯一能容納三千多名觀眾的??谑袩艄馇驁霾坏祟^爆滿,還有近千球迷聚在場外感受球賽,聽場內歡呼,熱鬧場景勝似過節(jié)。”今年66歲的兵團隊員李之文說,“此次回到海南最讓我感到詫異的事情是,我們隊員坐在茶店喝茶,被??诶弦淮蛎哉J了出來,對我們熱情地說道‘那不是某某號球員么’,真的非常感動,還有人記得我們,好像所有的事情昨天才剛剛發(fā)生。”
兵團男籃比賽剪影
“此次在海南相聚是一種緣分,不僅僅是我能看見我往昔的戰(zhàn)友,竟還能遇見往日的對手,此次海南之行,意義非凡。”晚宴席間,馮國忠與當年海南隊的隊員(當時是對手)吳坤才開心合影,嘴里總念叨著,感覺球場上和他交手還是昨天才發(fā)生的事情,轉眼間我們現(xiàn)在竟都滿頭華發(fā)……
馮國忠(左)和吳坤才(右)
兵團男籃比賽剪影
1974年12月,已經入伍到八一手球隊的原兵團球隊李長海、李之文、高震南在昆明西山龍門合影。
1975年2月,已到八一手球隊的李之文、高震南、李長海。
隨著2008年北京奧運會腳步逼近,李之文的機遇來了。當時,北京奧運會比賽項目為28個大項,奧組委需要28名項目競賽主任,在手球項目上,他們相中了在中國手球圈資深位重的李之文。“在北京奧運會期間,我是唯一一個從北京以外的地區(qū)去到北京的競賽主任,我感到非常自豪。”李之文說,“在比賽正式開賽前,我在北京待了兩年半的時間,這期間學習了很多東西,增長了很多見識。”據(jù)李之文介紹,北京奧運會工作結束后,他還參與了北京殘奧會輪椅橄欖球項目的工作。
李李之文曾在北京奧運會上,擔任奧組委手球項目競賽主任(圖/網絡)
李長海為現(xiàn)任國家青年女子沙灘手球隊主教練
據(jù)了解,在1975年兵團球隊解散以后,隨著知青相繼回城,部分隊員考上高等院校,成了專家、教授、醫(yī)師等專業(yè)人士或國家公務員;部分隊員下海從商,擁有自己的一片天地;部分隊員出國定居過著悠閑的生活;部分退休在家頤養(yǎng)天年。還有一部分隊員毅然選擇進入體育系統(tǒng)工作至今,默默為基層體育事業(yè)辛勞付出。
1974年4月,球隊到六師6團下部隊,在黎母山下合影。后排左起:梁敏儀、黃銀英、周燕山、朱秀珠、許茵、潘瑞琛、馮英儀、6 團團長、黃教導員、柯珊、何逾、吳秀嫻、歐文紅、張愛芬、黃玉英、李小紅;前排:李之文、陪同人員、林詩經、辛正祥、李少章、馮國忠、瓊中裁判員、桂三榮。
1975年夏天,參加完全軍運動會后,廣州軍區(qū)籃球隊部分隊員。其中,鄧振輝、高抗、黎國清來自兵團球隊。
在此次聚會中,有隊員從廣州趕來,從深圳趕來,從湛江趕來,甚至有隊員從美國、印尼、馬來西亞等國外趕回來。那么,這樣一個在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的浪潮中成立,存在只有4年歷史,而又己經解散了43年的球隊,時至今日,為何仍有如此大的感召力,能一聲令下,幾十號人不遠萬里召之即來,究竟這個集體的凝聚力是怎樣形成的?答案很簡單,因為兵團球隊就是一個小家,隊員每次聚會就像出遠門的孩子回到了母親的身邊。
1971年9月在廣州農講所合影
1971年9月在廣州農講所合影
“這個球隊從建隊開始,隊里面的作風就非常正能量,我們這個團體就像是一個家,所有的男女隊員親如兄弟姐妹,這就是我們感情得以維系幾十年不變的原因?!瘪T國忠說:“歷經50年風雨,雖然大家都有不同的人生道路,但最終還是回到這個集體,一切世俗的標簽都不再重要,最初的那份情感依舊真摯?!?br /> 戰(zhàn)友相見甚歡
1972年,球隊在三亞天涯海角合影
1972年,三亞天涯海角
1972年,三亞天涯海角
1972年,三亞天涯海角
可以想見,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他們互幫互學,互扶互助。這個團隊,物質貧乏但不言苦,超強訓練但不言累,這個集體沒有階段斗爭,隊員之間只有兄弟姊妹情誼,沒有爾虞我乍,沒有利益交換,置身其中,感受到的只有真心和愛心。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xiāng)50周年”慶典
?。◥蹌芋w育網報道 記者:梁美嬌)